
終于找到微樂跑得快開掛—原來有透視開掛,記者曝光內幕 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無癥狀感染者38例,其中境外輸入23例,本土15例(江蘇6例,其中無錫市5例、蘇州市1例;四川3例,均在成都市;黑龍江2例,均在雞西市;上海2例,均在閔行區;廣東1例,在深圳市;云南1例,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當日轉為確診病例12例(境外輸入7例);當日解除醫學觀察27例(境外輸入26例);尚在醫學觀察的無癥狀感染者686例(境外輸入572例累計收到港澳臺地區通報確診病例42554例。其中,香港特別行政區22468例(出院16190例,死亡288例),澳門特別行政區79例(出院79例),臺灣地區20007例(出院13742例,死亡852例)。
派件量激增、藥品丟失頻發 快遞行業迎大考 京滬兩地運力恢復得如何了?快件積壓、丟件頻現,這個年末,快遞企業正面臨嚴峻挑戰。
近日,在經歷近兩周的混亂后,隨著人員到崗率提升,北京快遞積壓問題基本得到解決。但受疫情影響,“最后一公里”配送難題開始在上海、深圳、成都等地出現。社交平臺上,開始出現大量郵寄藥品丟失的案例。
采訪中,各大快遞企業均向新消費日報記者表示已啟動內部支援機制,由公司統籌安排調度。但從目前來看,由于各地疫情發展并不統一,快遞轉運中心、末端網點的壓力仍存。
貫鑠資本CEO、快遞物流行業專家趙小敏對新消費日報記者表示,當前快遞員感染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狀態,快遞企業應盡快成立應急保障小組,保障全網協調資源的能力,平穩度過這一波疫情。
北京快遞歷時兩周基本恢復
12月初以來,快遞員集中感染讓北京市場最先出現配送困難,不少消費者反應“雙十一”購買的物品還未配送。各大快遞網點,擠壓的快遞擠滿倉庫,站點負責人不得不利用路邊、露天場地等臨時儲存快遞。
“快遞員集中感染與外賣不同,外賣騎手一天不工作不會產生工作量擠壓,但是快遞小哥一天不工作就會累積大量未配送快件,最終導致爆倉。”北京朝陽區中通快遞站點負責人對新消費日報表示,感染高峰時,其所負責站點有80%快遞員無法工作。
北京中通通州運河網點快遞員董辛鹿也對記者坦言,平時所在派送區域每天大約有近400件包裹,而高峰時期,他要送出超過1倍的包裹。
官方數據顯示,12月15日-18日,北京連續4天每日快遞攬投量保持在1500萬件以上,其中投遞量均在1000萬件以上 ,12月17日達到1084萬件,較12月13日投遞量878萬件,增長了23%。
本輪疫情與“雙十二”購物節時間接近,快遞攬收量和投遞量迅速上升。“此前,我負責派送的區域每天大約有400-500件包裹,而高峰時,卻要派送出1100多票包裹。每天早晨5點起床,一直夜派到晚上11、12點。”北京中通豐臺馬家堡網點快遞員郭巧飛對新消費日報記者表示。
由于北京快遞積壓嚴重,許多商家一度暫停向北京發貨。“不是不給消費者發貨,而是快遞不攬收。”有服裝品牌客服對記者透露。
為了解決北京市場“最后一公里”問題,菜鳥、京東、順豐等快遞企業,已有河北、天津、上海、江蘇等地區的數千名快遞員抵達北京,參與最后的配貨環節。
據了解,京東為了鼓勵員工,設立了專項資金和激勵方案,針對外地支援員工,保底工資9000元/月,每人每天還給予50元的餐食補貼和150元的業務激勵補貼。而順豐甚至調配了部分辦公室人員,到一線支援配送。
本周以來,各大快遞企業在北京市場的積壓件問題基本解決。中通工作人員透露,已經開始“夜班”以及擴大末端網點容量。圓通方面也表示,北京兩個集運中心都正常,網點100%回復,上崗人數已恢復至9成以上。
根據北京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消息,目前北京市快遞企業產能整體上已恢復到正常水平,人員上崗率提升到接近90%,京內分撥中心已基本不存在超期未處理的積壓件。
多位站點負責人向新消費日報證實,當前快遞員到崗人數已經接近常態水平,但庫存壓力并未完全釋放。“投遞過程中,不少客戶尚未復工導致快件仍需擠壓在站點內,所以周轉壓力還是存在。”
上海等地快遞站點壓力陡增
與正在恢復中的北京市場不同,上海等地快遞出現擠壓。據靜安區申通快遞網點負責人透露,每天處理快遞數量再5000件左右,但快遞員只有10余人,其他人都“陽”了,人力嚴重緊缺。
這一情況與快遞員感染高峰期的北京略為相似。業內認為,上海末端網點的壓力仍未達峰,與北京網點動輒單日8000件以上處理量相比,上海快遞仍需要等待第一波感染者治愈后返崗才能緩解一定壓力。
中通工作人員表示:“目前上海中通近200個網點、6000余名快遞從業人員、超700家兔喜生活+門店開啟‘白加黑’模式,增派人手加速派送,并以增加派費、優化排班、發放返崗補貼、保障網點用藥需求等方式,調動快遞員康復返崗積極性。”
當前上海市場擠壓快遞中,有不少是醫藥用品。據中通快遞員張傳浩介紹,其所配送的浦東聯洋年華小區的快件包裹中,藥品、口罩、消殺用品等防疫物資每天約有100余件,占他所配送快件的四分之一。張傳浩針對此類包裹,會進行優先配送,及時滿足老百姓的用藥及防疫需求。
但也正是在醫藥快遞逐漸增多的背景下,藥品丟失比例逐漸上升。社交平臺上,丟失比例較高的快件集中在退燒藥、感冒藥、抗原檢測劑等時下緊缺的防疫物資。
新消費日報記者采訪中發現,中通、圓通、韻達等各大快遞公司寄送的快遞以及在阿里健康大藥房等平臺購買的藥物,消費者在收到快遞時外包裝有被撕扯、摳破的現象。
雖然各個快遞品牌均有丟件現象,但順豐確是此次郵寄藥品丟失的重災區。社交平臺上,有網友發文稱,“打開發現泡沫箱被掏出一個洞,外包裝也有破損,破損處是用順豐膠帶重現粘貼,美林不翼而飛。”
截至發稿,順豐工作人員并未就近期發生的多起藥品丟失事件回復記者提問。
據正在與順豐交涉藥品丟失問題的王女士透露,順豐客服給出的解決方案是查監控,賠付藥品市場價。“但現在的布洛芬根本無價,怎么是幾十塊錢能解決的?”
目前,對于藥品丟失問題,各大快遞企業還未出臺相關政策以及應對方案。趙小敏認為,目前尚不能將這一事件定義為管理漏洞,有可能是運輸過程中存在破損遺失。
另一方面,雖然快遞企業積壓件數量陡增,但整體攬收量卻出現下滑。根據郵政業安全中心監測數據,12月21日,全國主要品牌快遞企業攬收量約為2.57億件,環比下降1.5%;全網投遞量約為2.81億件,環比下降1.7%。12月17日—21日,全國主要品牌快遞企業攬收量為13.31億件,同比下降20.87%。
日本央行調整政策后 杠桿基金大幅削減日元空頭頭寸
智通財經APP獲悉,在日本央行上周意外擴大收益率曲線控制區間之后,日元作為套利交易的首選貨幣似乎正在失去吸引力,投機者將日元空頭押注削減至近四個月以來的最低水平。根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截至周二的一周數據,杠桿基金的日元凈空頭頭寸減少8274份合約至13207份,為8月底以來的最低水平。
日本央行上周二公布決定后,日元一度飆升近5%。此后日元有所回落,但周五尾盤仍較一周前上漲2.8%。一些分析師預測,隨著日本央行最終放棄接近零的利率政策,日元可能會進一步走強。
根據日本央行的利率決議,政策制定者宣布將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目標波動區間從-0.25%至0.25%擴大至-0.5%至0.5%。當然,這并不是該行要放棄其超低利率政策,但許多人認為這是一個它將朝該方向轉變的跡象。
本周之前,日本央行表現出的鴿派態度加劇了日元的疲軟,而套利交易是其中的一個關鍵機制。該行轉向鷹派的跡象可能至少會在一定程度上扭轉這一局面。
套利交易的基本機制為以利率較低的貨幣(如日元)借入資金,然后以利率較高的貨幣(通常為新興市場的貨幣)借出相同的資金。只要利差持續存在并且貨幣的潛在價值沒有明顯變化,這種交易可以盈利。但如果變化足夠大,就會抵消收益,因此波動的市場是套利交易的大敵。
此前日元一直是投資者進行套利交易所青睞的貨幣之一,而這種交易對日元構成了壓力。今年10月,日元自1990年以來首次跌破1美元兌150日元的關鍵心理水平。當時日本政府對此非常擔憂,因此通過拋售美元直接干預市場。
周二,日元升至130.58,為8月以來的最高水平。截至發稿,美元兌日元報132.8。
(來源:英為財情)
CFTC公布的數據被許多觀察員用于評估貨幣交易員的頭寸情況。目前投機基金明顯減少了對日元的空頭押注,不過凈頭寸仍然是空頭。與此同時,看空歐元的押注有所增加。
深交所四個“堅定不移”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轉自:上海證券報
12月23日,深交所黨委召開專題會議,認真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圍繞明年經濟工作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結合交易所實際,研究部署貫徹落實工作。深交所明確表示,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對國企民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助力國有企業提高競爭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促進平臺企業規范健康發展。積極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
深交所黨委深刻認識到,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后黨中央召開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全面總結今年經濟工作成績,深刻分析當前國內國際經濟形勢,明確提出明年經濟工作重點任務,充分展現了黨中央激發全社會發展積極性、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深交所將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對經濟形勢的判斷和對經濟工作的決策部署上來,堅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各項部署,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從國家戰略全局出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把握“六個更好統籌”,奮力建設以優質創新資本中心為特色的世界一流交易所,以新氣象、新作為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和高質量發展。對此,深交所提出了四個“堅定不移”的具體舉措。
一是堅定不移服務實體支持創新,助力擴內需穩增長。持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股權融資水平,積極發展債券市場,大力推進REITs試點,推動監管服務與國家政策相協同,通過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聚焦支持科技自立自強,加強創新培育,推動深市主板更好服務創新藍籌、創業板更好支持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債、綠色公司債等產品供給,加快建設科交中心,助力構建先進制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一批新的現代化產業增長引擎,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二是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著力促發展強信心。深入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推動優化完善再融資和并購重組機制,持續提升發行審核質效,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推動投融資兩端協調發展,豐富產品體系,完善配套制度,加大權益類ETF場內基金及重點領域指數供給,持續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穩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優化深港通機制,探索跨境互聯互通新模式,建好大灣區債券平臺,加強“一帶一路”沿線資本市場合作,支持國內企業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滿足境外投資者多樣化投資需求。
三是堅定不移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聚力強監管優服務。充分發揮上市公司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引擎作用,實施新一輪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行動方案,推動形成一批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上市公司群體。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對國企民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助力國有企業提高競爭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促進平臺企業規范健康發展。踐行“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方針,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市場“三公”秩序,塑造良好市場生態。
四是堅定不移筑牢防線維護安全,全力防風險穩運行。積極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加快推動資本市場各項支持政策措施在交易所市場落地見效,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健全完善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體系,加強對跨市場、跨境、跨領域風險的監測分析與統籌應對,強化股市運行、債券違約等重點領域風險防控,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預計,本季度全球石油市場將陷入供應過剩,同時下調需求前景,上調非OPEC供應預估。根據OPEC的最新月度報告,其將第三季度原油產量預測下調124萬桶/天,至2,827萬桶/天。這比OPEC 13個成員國7月的產量低了約57萬桶/天。OPEC位于維也納的研究部門將本季度全球原油需求預期下調72萬桶/天,同時上調非OPEC供應預期52萬桶/天。預計本季度原油消費均值為9993萬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