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位摘星人”脫穎而出,康師傅航天繪畫攝影征集活動圓滿落幕
近日, 由中國青年報社、中國航天基金會主辦,航天事業合作伙伴康師傅傾情支持的“面向星空 逐夢未來 尋找百位‘摘星人’”2022“我們的太空”繪畫攝影作品征集活動完美收官。在老一輩航天人空間技術專家、首任神舟飛船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戚發軔領銜的航天大咖團及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著名主持人楊瀾等社會知名人士的鼓勵號召下,全國各地20多個省份的中小學生、攝影愛好者參與活動,提交創意作品12萬余幅。經過專家團的推薦,最終百位摘星人脫穎而出!
百位摘星人,萬余份作品,講述航天夢
在這百位摘星人中,有“星星的后裔”航天女神王亞平的女兒趙蕓熙,也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航天愛好者,他們通過作品表達對于中國航天的支持與喜愛。2022年是中國航天持續發力的一年,康師傅與中國青年報社合作,旨在弘揚航天精神,深化科普航天知識,激發社會大眾家國情懷,助力航天強國建設。
經過前期層層評選推薦,最終有百余份繪畫攝影作品得以面向全社會公眾展示。為此,康師傅特別聯合知名自媒體人、“字新聞”創作者王左中右為本次活動量身制作了線上主題作品展,即日起大家可以通過掃碼的方式“進入太空”欣賞百位“摘星人”的優秀作品,并可分享至朋友圈,讓更多人看到大家的航天夢,激勵大家為航天事業加油助威。
不僅如此,在“九天微星”的支持下,這些獲得推薦的作品還有機會與太空中“瓢蟲一號”衛星及地球合照,以獨特的視角為這些優秀作品進行“太空合影”,讓這些天馬行空的航天創想作品真正實現“面朝星空,逐夢未來”,留下珍貴的瞬間。
趙蕓熙等小朋友優秀繪畫作品
優秀攝影作品
太空合影
弘揚中華飲食文化,助力航天科普行動
作為具有民族情懷的民族品牌,康師傅一直以弘揚中華飲食文化為使命,希望成為中華飲食文化的一張亮麗名片,讓更多消費者有幸福感和獲得感。經過多年的耕耘和積累,如今的康師傅,已連續十余年蟬聯“中國消費者十大首選品牌榜單”,并不斷推出多元化的創新產品,讓消費者在生活中體驗更加健康、營養、美味的食品。
在弘揚中華飲食文化之外,康師傅還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響應“航天強國”戰略,大力支持航天科普。與航天同行超過5年的康師傅,在全國范圍內多個城市開展航天科普相關活動,走近超50萬名學生的身邊,舉辦航天專家講座近百次,真正在全國青少年的心中播種下航天的火種。康師傅攜手有關機構聯合啟動“全國青少年航天夢想體驗營”,通過招募中小學生前往航天發射基地參觀,與航天員面對面交流、現場觀看衛星發射,培養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此外,康師傅還創新求變,開展“太空美食家”網課、“康寶寶”游太空、航天大咖講座等多元化的食安科普趣味課程,在拓寬青少年參與航天科普教育的空間和時間的同時,讓食安的科普生動有趣,一脈相傳。
此次圓滿收官的“面向星空 逐夢未來 尋找百位‘摘星人’”2022“我們的太空”繪畫攝影作品征集活動,正是康師傅支持中國航天事業中諸多活動的一個側面。通過不斷推陳出新的航天科普活動,增強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對于航天的理解,在創意與創想中樹立航天夢想并逐夢太空。
積極踐行航天標準,“中國制造”向“中國質造”轉變
面對青少年及社會大眾,康師傅以支持與陪伴的方式,鼓勵他們逐夢太空,助力航天強國建設。在企業內部,康師傅也積極踐行“航天標準”,助力產品及產業革新。通過航天合作,康師傅對接航天標準,以極其嚴苛的質量和安全標準來促進產品品質升級。通過加強航天技術在“一碗面”上的應用,如康師傅投資3億元,建造了規模宏大的FD冷凍干燥工廠,利用先進科技鎖住純凈無污染蔬菜與高品質肉類的營養。除了FD技術外,高湯萃取技術和RP技術也來自航天領域。大量對標航天科技(000901)的技術升級,讓方便面口感更好,吃的更加健康安全。2020年,康師傅的“紅燒牛肉面”和“速達面館”兩款產品成為中國首款“太空面”, 邁出了航天技術民用轉化的重要一步。
康師傅通過與航天事業合作,以陪伴支持社會大眾逐夢太空,助力航天強國建設;積極響應“健康中國”戰略,以航天級品質守護國民健康,以嚴苛的食安管理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以健康、美味、多元的產品服務社會大眾,加速帶領整個方便面行業在品質上更上一層,助推中國食品行業由“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
【廣告】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廣告,相關素材由廣告主提供,廣告主對本廣告內容的真實性負責。本網發布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廣告內容僅供讀者參考。)
北上資金2022全年累計凈買入900億元 這些行業被大幅加倉2022年交易落下了帷幕,受疫情及俄烏沖突等一系列事件影響,世界主要證券市場表現均不太理想,納斯達克指數跌逾33%,俄羅斯MOEX指數跌逾43%,A股上證指數全年也跌逾15%。
年底搶籌A股
市場的不景氣,令北上資金避險情緒上升,操作趨于謹慎,凈買入由上年4322億元,驟降至今年約900億元,僅高于滬深港通開通前3年的凈買入量,為近6年來最低。不過隨著中國疫情防控年底以來持續優化,北上資金明顯對2023年中國經濟復蘇報有極大的信心,11月凈買入601億元,12月再度加倉350億元。
分市場看,北上資金2022年加倉重點在滬股通,凈買入逾940億元,深股通全年則被凈賣出約40億元。不過12月份,深股通獲得254億元的凈買入,滬股通只獲得96億元的凈買入。
從行業方面來看,北上資金年底調倉跡象明顯。新能源所處的電氣設備行業最受北上資金青睞,全年凈買入338億元。但臨近年底,北上資金卻接連減持電氣設備行業,12月凈賣出36億元,整個四季度凈賣出143億元。
公用事業行業也出現上半年加倉,年底減持的現象,全年凈買入63億元,但12月被北上資金凈賣出逾12億元,四季度合計凈賣出45億元。煤炭、石油、化工等行業也出現年底減倉現象。
食品飲料行業則相反,12月前還被北上資金凈賣出近160億元,12月一反頹勢,大幅凈買入182億元,一舉把此前減持的倉位又全買回來了。醫藥生物、家用電器、房地產等行業一樣,靠最后1個月的加倉,令全年凈買入翻紅。
有色金屬行業全年整體都獲得北上資金的加倉,并且年末加倉力度還有加大趨勢,12月凈買入27億元,四季度凈買入147億元,全年累計凈買入332億元,為北上資金年度凈買入第二大的行業。對于銀行、交通運輸、機械設備等行業,北上資金全年整體也處于加倉狀態。
電子幾乎屬于一賣到底的行業,全年被凈賣出一個光棍數111億元,為北上資金年度凈賣出最多的行業。鋼鐵、計算機等行業全年也被北上資金大幅凈賣出。
加倉白馬股
白馬股成年底北上資金加倉的重點。今年以來北上資金連續減持五糧液,持股由年初的2.25億股,一度降至最低不足1.73億股,減持超5000萬股。但從11月中旬后,北上資金開始連續大手筆加倉,僅1個半月時間就把此前減持的股份全部買回還略超,截至30日收盤總持倉為2.26億股。其中12月凈買入約67億元,為當月凈買入最高的個股,加倉逾383萬股。
浙商證券表示,短期看,八代五糧液批價正逐步向上,庫存表現正常,動銷表現優異;中長期看,千元價位帶持續擴容+消費升級不可逆下,預計強品牌力的五糧液市占率有望持續提升,估值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北上資金持有美的集團全年大部分時間都比較平穩,也是到年底突然發力加倉,12月凈買入逾40億元,加倉7666萬股,增持股份超過總股本的1%,總持股接連創歷史新高。
邁瑞醫療、中國中免12月獲得北上資金逾30億元凈買入,貴州茅臺、中國平安則獲得超20億元凈買入,分眾傳媒、東方雨虹、招商銀行、寧德時代等逾10股則獲得超10億元的凈買入。
恩捷股份、京滬高鐵12月則被北上資金凈賣出超20億元,歌爾股份、國電南瑞、中國神華、先導智能等則被凈賣出超10億元。
另外,12月,北上資金還買入占豪悅護理流通股6.53%的股份,加倉水井坊、千禾味業超流通股3%的股份,老白干酒、中炬高新、上海機場、東方雨虹等則被買入超流通股2%的股份。
2022年美對北約國家軍售接近翻番美國《外交政策》雜志報道稱,美國2022年對北約國家的軍售項目數量和價值幾乎翻了一番。報道稱,美國政府2021年批準了對北約成員國的14項重大軍售,總額約為155億美元。到2022年年底,美國政府批準了24項軍售,價值約280億美元。
2月20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44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73例(上海27例,廣東20例,北京9例,廣西5例,四川5例,福建3例,天津1例,江蘇1例,重慶1例,甘肅1例),含7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廣東3例,四川2例,江蘇1例,廣西1例);本土病例71例(內蒙古32例,其中呼和浩特市30例、包頭市1例、巴彥淖爾市1例;江蘇11例,其中蘇州市10例、無錫市1例;遼寧7例,均在葫蘆島市;廣東6例,均在深圳市;山西5例,均在晉中市;四川4例,均在成都市;云南4例,其中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3例、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例;黑龍江2例,均在雞西市),含5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云南3例,內蒙古1例,江蘇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均在上海)。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2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039人,重癥病例較前一日增加3例。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883例(其中重癥病例1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確診病例13472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2589例,無死亡病例。截至2月20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1724例(其中重癥病例10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01491例,累計死亡病例4636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07851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1582455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3679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