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剛 螞蟻集團發布重要公告 事關實控人變化!
1月7日,螞蟻集團官網發布一份關于持續完善公司治理的公告稱,為持續完善公司治理,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螞蟻集團擬在董事會和股東層面采取一系列升級舉措,包括引入第五名獨立董事,股東上層結構調整、推動股東投票權與經濟利益相匹配等。
公告稱,2021年以來,螞蟻集團持續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目前董事會八名董事中包含四名獨立董事,獨董占比提升至50%,下設包括風險管理與消費者權益保障委員會、ESG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在內的六個專門委員會。
在此基礎上,計劃繼續引入第五名獨立董事,實現董事會中獨立董事過半數。同時,相關管理層成員不再擔任阿里巴巴合伙人,進一步提升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有效性,強化與股東阿里巴巴集團的隔離。
在股東層面,為了進一步適應現代公司治理體系的要求,推動股東投票權與其經濟利益相匹配,螞蟻集團主要股東及相關受益人擬對螞蟻集團股東上層結構進行調整。
本次調整前,杭州君瀚及杭州君澳合計持有螞蟻集團53.46%的股份。杭州云鉑投資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鉑投資”)為杭州君瀚及杭州君澳的普通合伙人,不享有任何來源于螞蟻集團的經濟利益。馬云先生、井賢棟先生、胡曉明先生及蔣芳女士分別持有云鉑投資34%、22%、22%及22%的股權,根據云鉑投資現行章程及《一致行動協議》,馬云先生能夠實際支配云鉑投資股東會與行使螞蟻集團股東權利相關事項的表決結果,進而通過云鉑投資控制的杭州君瀚及杭州君澳間接控制螞蟻集團53.46%股份的表決權。因此,本次調整前,馬云先生為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
資料來源:螞蟻集團公告
據悉,本次調整的核心是主要股東投票權的變化:從馬云及其一致行動人共同行使股份表決權,到包括螞蟻集團管理層、員工代表和創始人馬云在內的10名自然人分別獨立行使股份表決權,治理結構更加穩健,利于公司長期可持續發展。據悉,螞蟻原有投票權結構是早年為實現員工持股所做的階段性安排,本次調整符合公司決策管理的實際情況并體現了創始人的個人意愿。
具體而言:馬云及其一致行動人已簽署協議,終止在杭州云鉑投資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鉑投資”)投資層面的一致行動關系。同時,螞蟻集團的主要股東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由受同一家普通合伙人企業(云鉑投資)控制,分拆為受兩家不同普通合伙人企業(云鉑投資和杭州星滔)分別控制。
本次調整完成后的兩家不同普通合伙人企業(云鉑投資及杭州星滔)的全體股東承諾獨立行使其在云鉑投資或杭州星滔中包括表決權在內的各項股東權利,不與任何其他方達成任何形式的一致行動安排;不單獨或與任何其他方共同謀求對于螞蟻集團的控制權。
資料來源:螞蟻集團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公告,云鉑投資和杭州星滔作為杭州君澳、杭州君瀚的普通合伙人,不享有任何來源于螞蟻集團的經濟利益。
本次調整后,螞蟻集團各主要股東彼此獨立行使股份表決權且無一致行動關系,不再存在任何直接或間接股東單一或共同控制螞蟻集團的情形。馬云等螞蟻集團股東及相關受益人在螞蟻集團的經濟利益沒有變化,對螞蟻的投票權將與其作為杭州君瀚、杭州君澳的自然人股東在螞蟻集團享有的經濟利益相匹配。
螞蟻集團表示,近期在董事會、股東層面的一系列提升舉措,進一步完善了公司治理體系,有利于公司行穩致遠。螞蟻集團將繼續堅守“以數助實”定位,堅定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不斷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加大前沿科技投入,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努力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
據悉,本次調整后,螞蟻的股東及持股比例沒有變化,股東及受益人的經濟利益不受影響。同時,股份表決權更加透明且分散,螞蟻集團在公告中表示,“這是對公司治理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將對螞蟻的持續穩健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隨著公司治理水平的不斷提升,螞蟻集團的業務也在穩步發展。官網信息顯示,近兩年來,螞蟻集團將可持續發展和服務實體經濟作為工作重心,在數字普惠、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和開放生態上持續投入:支付寶率先響應降費讓利號召,已為小微商家降低經營成本超百億元;螞蟻數科攜手合作伙伴推出80多個行業數字化解決方案,在金融、新能源、版權科技、跨境貿易等領域服務近萬家企業;螞蟻發起成立的網商銀行,累計服務的小微經營者數量超過4900萬。
著名生物化學家,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長楊福愉院士逝世訃告
著名生物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長、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名譽主任、研究員楊福愉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23年1月5日20點4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楊福愉先生是中國生物膜領域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有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注重交叉的科學視野、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團結協作的學者風范、和藹無私的育人情懷、淡泊名利的求實精神、關愛同事的長者風度。他一生潛心科學、求實創新、獎掖后學,為生命科學領域研究和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杰出貢獻。
楊福愉先生的逝世,是我國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重大損失。根據楊福愉先生家屬意愿,喪事從簡,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政府部門、有關團體和個人如欲致唁電、唁函,請聯系楊福愉先生治喪委員會。
特此沉痛訃告。
楊福愉先生治喪委員會
2023年1月6日
聯系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大屯路15號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聯系電話: 010-64889872、13051580532(王頔)
傳真號碼:010-64889872
電子郵箱:office@ibp.ac.cn
楊福愉先生治喪委員會名單
主 任:許瑞明
委 員:劉 力、楊興憲、朱 冰、何 生、柳振峰
楊愛敏、郭宗慧、欒貴波、曹 敏、楊 鵬
衛濤濤
楊福愉先生生平
楊福愉,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生物膜領域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為我國膜生物學研究的開拓、發展、推動、創新以及走向世界作出了杰出貢獻。
楊福愉先生1927年10月30日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寧波鎮海。1946年畢業于上海南洋模范中學,1950年畢業于浙江大學化學系,1956年-1960年留學蘇聯,師從莫斯科大學生物系謝韋林院士,獲哲學副博士學位。回國后一直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從事“生物膜結構與功能”研究工作。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曾任生物物理研究所副所長、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所學術委員會顧問、學位委員會主任,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理事、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膜生物學分會名譽會長、《生物物理學報》主編等職。
楊福愉先生自上個世紀60年代起即開始從事線粒體膜的結構與功能研究,做出具有特色的創新成果。70年代中期以來,他致力于“生物膜膜脂--膜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他提出“克山病是一種心肌線粒體病”的觀點;他創新地使用“勻漿互補法”,預測農作物雜種優勢。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科研論文200余篇,出版《生物膜》等專著2部,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獲得廣泛承認。先后獲得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何梁何利獎等重要獎項。
楊福愉先生與鄒承魯先生、梁棟材先生一同推動了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組建和發展,實驗室在國家重點實驗室歷次(六次)評估中均獲得“優秀”,兩次榮獲“國家重點實驗室計劃先進集體”(金牛獎),為生物物理研究所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楊福愉先生高度重視學術團體、學術會議、學術期刊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在楊福愉先生的倡導下,由中國生物物理學會主辦,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中國細胞生物學會協辦的全國暨國際膜生物學學術研討會自1979年起已連續舉辦四十余年,楊福愉先生提出的“五湖四海”指導思想已成為打造學術平臺、促進學術交流的基本理念。
楊福愉先生以高度負責的育人精神和嚴謹扎實的治學態度培養了眾多高素質研究生,桃李滿天下。
楊福愉先生熱愛祖國,對黨忠誠,擁有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注重交叉的科學視野、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團結協作的學者風范、和藹無私的育人情懷、淡泊名利的求實精神、關愛同事的長者風度。他一生低調坦誠、潛心科學、求實創新、獎掖后學,為生命科學領域研究和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杰出貢獻。他的崇高品格和科學精神將永遠鼓舞和激勵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奮進前行!
國家衛健委:要充分發揮農村基層組織作用,加強對農村地區醫療機構支持北京商報訊(記者 方彬楠 張晗)1月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于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米鋒表示,農村、社區是疫情防控的一道重要關口,是保障群眾健康的最后一公里。我國農村地域廣、人口多、人均醫療資源相對不足。隨著春節的臨近,人員流動加大,返鄉人員增多,更加需要做好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工作。要充分發揮農村基層組織作用,加強對農村地區醫療機構支持;照顧好老年人、孕產婦、留守兒童等重點人群,做好健康監測,暢通轉診綠色通道;提供便利服務,加快推進農村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加快構筑基層保健康防線。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2月20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44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73例(上海27例,廣東20例,北京9例,廣西5例,四川5例,福建3例,天津1例,江蘇1例,重慶1例,甘肅1例),含7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廣東3例,四川2例,江蘇1例,廣西1例);本土病例71例(內蒙古32例,其中呼和浩特市30例、包頭市1例、巴彥淖爾市1例;江蘇11例,其中蘇州市10例、無錫市1例;遼寧7例,均在葫蘆島市;廣東6例,均在深圳市;山西5例,均在晉中市;四川4例,均在成都市;云南4例,其中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3例、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例;黑龍江2例,均在雞西市),含5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云南3例,內蒙古1例,江蘇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均在上海)。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2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039人,重癥病例較前一日增加3例。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883例(其中重癥病例1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確診病例13472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2589例,無死亡病例。截至2月20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1724例(其中重癥病例10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01491例,累計死亡病例4636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07851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1582455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3679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