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好他,愛好極了
不領會是否從來走的因為
此刻碰到的度數越來越多了
食堂吃完能看到,校舍出來能看到,去茅廁也能看到
是否漸漸熟習了,就發端領會風俗了呢?猖獗極了
往日都沒想過從來會那么愛好他
表面,雨停了呢!
冬,窗外是最美的,樹又只剩下了樹身,光禿禿的磨平了內心的凄愴,填滿了寧靜的創口,安慰了無窮的惦記,削掉了殘酷的恨意,胸口是充溢的豐滿,白晝陽光漸散,和緩的像是水蓮花不堪冷風的嬌羞,站在陽光下,光彩便漸漸的蠢笨的爬上了你的臉上,癢癢的,是被挑逗了的心弦
16、千教萬教教書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晚上,一個來訪的大款朋友冷不丁地問我
《刺客列傳》是從曹沫開始的
在一把刀子面前,不世之君齊桓公妥協了
曹沫成了英雄
然后是專諸、豫讓、聶政、荊軻、高漸離
由刀子而魚腸劍而匕首,而筑,刺客們以非政治的手段出沒歷史,縱橫捭闔,把弱者的英勇留在了史冊,并讓他們堅硬如鐵的品質溫暖著漫長的歷史黑夜
刺秦的故事,因為恩怨相迭,因為自尊,也更加因為立世道德,和俠義豪情,而得到一次次的陳述
秦是什么?是王圖一統,是強權政治,是霸道,是殺戮,也是戰爭
所以,在精勇者看來,刺秦,就成了一種義舉,一種道義,一種象征,他們的義無返顧,忠勇圖報因之也變得膾炙人口
但是,和豫讓的“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相比,后人更加樂道鐘情于荊、高二人“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吟唱時的悲壯之氣
也正是這一幕經典的告別,長久地感動并養育了國人的悲劇情懷
易水之風,由此而烈;烈士傳統,以此肇啟
易水背靠狼牙山,這讓人又有了某種宿命般的聯想
那個早晨,它們一定也見證了“神勇之人,怒而色不變”的荊、高之別
筑聲激蕩,綿延不絕,揮舞的竹尺,劃過了明媚的晨光,也劃出了一腔腔莊重的誓言
我無法相象他們的聲色,或許,他們僅僅是在朋友相和,朋友作別而已
然后,他們上路了,輕輕的,就像易水刮起的微微波瀾
失敗的荊軻就像那把暴露了的匕首,僅僅成為一塊暗淡的鐵,從此沒有了銳利
之后,高漸離也被挖去雙眼只能伏階而奏
他在潛伏著
某一個清晨,當灌鉛之筑再次奮力揮出時,他和荊軻一樣也轟然倒下了
筑聲沉沉,悲悲切切
那是絕望的挽歌,是追悼,更是懷想
筑的奏法,在于張弛之間,以尺擊打
因此,它一定和那首易水河畔的慷慨之歌一樣,鏗鏘激昂,古樸拙健
今天看來,奏雅樂而刺秦,實在是一件異端之事,但很凄美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