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這段往事,便坐不住了,約著沈君走出佛院,往大殿后的藥師殿一路行去
題記:到頭來,也只然而是個大夫
鐘南山
嗶竟比及大人們外出處事了,幾個兒童不謀而合吱溜、吱溜聚在一道
玩啥呢?每個小腦殼瓜里都裝滿了很多陳腐的辦法
仍舊大學一年級點兒的兒童一錘定音,用筐捕麻雀
說干就干,有人找來一個土竹籃,有人找來一根麻繩,再有人抓來一把小米,把土竹籃的把兒鋸掉,用一根棍子支著,棍子上拴上麻繩,遠遠地拽著,咱們瞪著小眼睛等啊等啊,好不簡單,飛來一只麻雀,但它左看看,右瞧瞧,到處逡巡,即是不往筐里鉆,結果仍舊飛了
大師伙你怨我、我怨你,彼此指摘,商量了好一陣子,才回到莊重事上去
接下來的情景不問可知,不是人逗麻雀入甕,而是麻雀將釣餌偷走,左一個一不提防,右一個一不提防,大師伙的趣味和細心在人不知,鬼不覺中耗費殆盡,只好妄自菲薄、悻悻而歸,至此,擔心躁動的心歸屬寧靜
作為在白族人的觀念中庇佑著本鄉本土的神祗,本主一般來說可劃分為三種:一為沙石龍虎之類,從中可看出早期圖騰文化或自然崇拜的遺存;一類為神話傳說人物或英雄烈女等,此類別的崇拜顯然產生于較后進的歷史文化進程中;第三類本主就更為晚近了,大約都是官員將軍之類,因其得到策封或榮耀鄉里而得立
洱海兩岸各村以以上三類為本主,供奉于村中的本主廟內,每村自選一日舉行本主廟會
于是,在洱海兩岸得中,當你隨意走入其中的一個,都會不期而遇村民們在為自己的本主舞龍耍獅、焚香敬祀
海東的本主,大約是屬于第二類的,少了第一類的洪荒,卻多了第三類所沒有的放縱與狂歡
出門時,必須到本主,廟供禮上香,求得一路平安;生了小孩的要向本主掛號求名;天災人禍或丟失財物更要向本主祈愿問詢……當然在年年不斷的本主節里,也有了漸漸豐富起來得相對固定的程序和內容
71、如果石頭也會流淚的話,我想做一顆頑石靠在你心里哭泣,至少,還可以感受到你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