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31、你可以薄情的干脆,我也可以濫情的徹底,誰離開誰活不了
而現在我有了別樣的想法,正像我的那位朋友說的一樣,“事物的好壞,在于自己的心情”
我們不能左右上帝的青睞,但是,我們可以把握自己的心情
這不是一樣自欺,這是一種智慧,一種使自己的開心的智慧
這種心情可以讓我們享受到足夠的美麗,可以使我們不去計較本不必在心的煩惱
曾目睹過一起車禍
是一個機動三輪車主
被一輛拉煤的大卡車撞飛了
當他的身體落在地上時,遠遠望去,顯得那么瘦小,那么輕飄
讓人感嘆生命的脆弱和無常
的舉子們,春風得意也只是一個開端
現在,我們考究以下這寫詩的人到底是誰呢?翻一翻書就知道是唐代“苦吟派”詩人孟郊老夫子
但是這里面往往藏著一個很可笑的事實,就是人們總是很難把這句洋溢著青春氣息的詩和一生孤苦伶仃的孟郊聯系在一起,就像有人們常常錯誤的感覺到“詩圣”要比“詩仙”的年齡大一樣?事實上我們的這樣的定式思維所形成的錯覺是沒有錯的,因為時代的發展和歷史的沉淀,文學史意義的“李杜”已經是個特指了
所以,李白灑脫豪放就應該年輕一點,杜甫沉郁頓挫就應該老一點
于是,年輕時就喜歡李白,老年了就玩味老杜
事物的本質屬性決定著它的價值和用途,這無可厚非,關鍵是我們作為利用者的態度和方式
韓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偉大的作家總是把自己非凡之思饋贈給自己熱愛的世界,以貽后人,千古流芳、名垂青史!于己則冷卻一生,與世則可溫暖百代!所以,對待那些偉大的作品,就如對待秋蟲夏草、冬雪春花一樣,各有其時,各有其長,我們不必過分地奢求自然外物賜予我們什么,我們也不必苛求自己要從中的得出點什么特殊的啟示
我們只有順其自然,用靈敏的思維觸角,充分地感受和體悟,然后把感悟到的結果當作禮物歸還給自然,把我們的“所思”饋贈給我們的“所在”!
8、學人者人恒學之,助人者人恒助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