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第二天,爺爺被六叔接去吃輪飯去了,六叔離我們有二十多里路(六叔是做上門女婿的),不料,爺爺這一去,竟成了永別
他在六叔家得了風寒,臥床不起,最后逝世于六叔家中
正像余純順魂歸羅布泊對于探險界的意義就如同王國維自沉昆明湖對于學術界的意義一樣,張天元先生參加“中國記者2003西部科考探險活動”,一次穿越四大無人區,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一種知其不可而為之的舍身飼虎式的大無畏與大執著,而他們的成功返回不僅為后人穿越四大無人區提供了指導性經驗和樣板化成果,也標志著探險界以人為本的理性旗幟早早插在了兇險環境壓迫下的精神高地
老是感觸很好笑,當我仍舊一個十來二十歲的愣頭青時,總覺得本人不復年青,總是以誰人年齡不該蓄意態來淡看寰球
此刻,真的到達三十而立的年齡,卻又發端擔心誰人翠綠的期間
回顧昔日,遽然感觸那些年都是夢幻泡影般飛過,猶如我在很有年前就仍舊活成了三十才該有的格式
廣場是小縣城去年剛建成的唯一一處大型公共場所,占地100多畝,設計布局堪稱豪華有余,噴泉、華表、巨雕、牌樓,應有盡有,配以假山燈飾、花草樹木,以及隱藏在花叢中的音響,身臨其中頓感心曠神怡寵辱偕忘,無不流連忘返
走進廣場,遠遠就看見用鼓風機吹起來的高大的紅色弧形氣懸門正矗立在廣場的中央,不用說那下方就是演出的舞臺了
近看,舞臺下方本是噴泉池的空場上,池中池邊,早已人山人海,只是不知大家是真的為了要看節目,還是為了借機乘涼消暑
人群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摩肩接踵,穿著打扮也是五花八門,或盛裝,或休閑
出門時妻子本也提議讓我只穿挎肩背心和大褲衩子的,我覺得那是公共場合不可太隨意了,便把自己像白天上班時一樣全副武裝起來,而如此以來站在那人頭攢動的人群里,便只覺悶熱
大年初一的中午,在故鄉渭水河畔的農村,別有一番獨具生趣的景象,那就是打牛
說“打牛”,其實不打牛,只不過是把牛趕到一起斗角、賽跑、較勁而已
在天水市麥積區的三岔鄉,這打牛是每年春節的保留項目
中午十二時以后,我目睹了這樣一幕
莊稼人給自家的牛披紅掛彩,戴花穿衣
然后,將牛趕到渭水河畔邊上,有的人在牛尾巴上拴一串鞭炮,點燃后,牛受驚嚇四蹄疾奔,可以說是橫沖直撞
接著,孩子們又點燃手指粗的爆竹往牛群里扔,這時,河灘上大牛奔小牛叫,好不熱鬧
牛兒奔跑一陣后,互相較起勁來,只見一頭紅健牛和一頭黑健牛,瞪著圓鼓鼓的眼睛相互對視,猛然向前一沖,進行角斗
時而紅健牛頂著黑健牛的角前進,時而黑健牛頂著紅健牛轉守為攻,又推著紅健牛往后退……一番激烈的搏斗,數個回合的較量,黑牛大敗而逃,四蹄揚起沙塵,惹得圍觀的人雀躍山呼
河灘上雄壯的健牛,被稱為農家的壯勞力,在這里卻看不到它的威武和剽悍,它渡著神士樣的步子,時而啃著沙灘上沒有吃完的干草,時而以安祥的目光,注視一下和它在一起的人們
還有幾匹駿馬在沙灘上漫步,這些在戰場上被稱為速度象征的動物,可在節日的日子里,同樣顯得從容不迫,只是在偶爾聽到身著盛裝的姑娘小伙子的串親戚的腳步聲時,或者主人的一串鞭炮響時,它才振一振長鬃
三五成群的羊兒,像一片片落地的白云,在沙灘上徐徐移動
打破這靜謐、松弛、融洽,如同夢幻般世界的是那一撥接一撥的來自幾個村的群眾,他們或漫步在渭水河邊的小道上偶爾路邊的人家里互道祝福,打牛者側臥在河邊的大石頭上,盡情享受著節日的樂趣
“打牛”進行了兩三個小時,較勁后的牛兒變得親熱起來,健牛舔著牛犢和母牛身上的毛,似乎在傾吐情腸
馬兒、羊兒也互相和牛兒親熱起來
打牛散灘后,渭水河岸邊仍可聽見莊稼人的歡笑聲笑語回蕩不息
渭水河春節系列散文之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