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的綠珍珠”輸入生命之源的是奇妙的坎兒井
有人將坎兒井與長城、運河相媲美而并稱為我國古代三大工程
在吐魯番楊公祭的戈壁灘上,我們不時看見一堆一堆的圓土包,錯落有致地伸向綠洲
偶爾還可見到深入溝渠之中的潺潺流水,溝渠兩側的綠色灌木叢連成一線,與周邊的礫石戈壁形成鮮明的對照
導游告訴我們,圓土包就是坎兒井的豎井口,那些溝渠則是坎兒井的地面渠道
坎兒井由豎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澇壩(即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組成
豎井是為了通風和挖掘、修理坎兒井時提土之用
這是當地人民自西漢之始的創造
吐魯番的坎兒井數量達千條,總長約5000公里
吐魯番北部的博格達山和西部的喀拉烏成山,每當夏季來臨,就有大量的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滲入戈壁地下,變成儲量豐富的潛流,為開挖坎兒井提供了豐富的水源
由于坎兒井主要是在地下暗渠輸水,不受季節和風沙的影響,蒸發量小,流量穩定,可以長年自流灌溉,十分適應當地的需要,成為“火洲”吐魯番的生命之泉
潮濕的空氣,脈脈地灑在了我的臉上,讓我感覺到了絲絲潤澤,也從心底里感覺到了輕松;微閉著眼睛,有些情不自禁地發出了感嘆,這就是令人心醉和癡迷的早晨,一個普通的春天早晨
明媚的晨曦,躍到了山上,柔和的目光,看著大地;而山上卻發出著氤氳的氣息,添加了幾分神秘;藍色的天空,卻在慢慢地游弋著,就像是不斷在巡視著自己領土的雄獅
“我們和忙碌的世界,正在消逝/那動搖和讓步的,在蕓蕓眾生的靈魂中/象蒼白的流水,流于冬日的行程/在消逝的星星下,天空的泡沫里/活于這一孤獨的臉容”,依舊是那位遙遠的異國詩人不絕如縷的歌聲,我愿用他的歌聲來覆蓋我一世的滄桑
此巖松非“東方時空”彼巖松,諸君不要誤會
因為曾有許多人誤會,問我:“‘東方時空’那個巖松是不是‘三友’里那個寫詩的巖松?”讓我頗費解釋
早起的人其實很多,每天早上我和女兒出門的時候,隔壁的幾個弟兄已經整理好菜蔬,準備到集市上去了
所以,無論有多困,當聽到女兒叫我的時候,我會馬上警醒,翻身下床
嗶竟,小時候是大人督促的我起床上學,遇到天冷,我總要在床上多挨一會,等大人反復地催叫之后,甚至發了火才戀戀不舍地起來,懶洋洋地收拾書包
如今,卻是女兒督促我起床送她
相比之下,女兒能干和懂事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