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大證券:春節臨近利好可選消費,電商板塊有所回暖
光大證券(維權)-零售行業周報第464期:春節臨近利好可選消費,電商板塊有所回暖-230107
零售板塊行情回顧:
過去一周(4個交易日),上證綜合指數、深證成份指數漲幅分別為2.21%和3.19%,商貿零售(中信)指數的漲幅為-2.38%,跑輸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2023年以來(4個交易日),上證綜合指數、深證成份指數漲幅分別為2.21%和3.19%,商貿零售(中信)指數的漲幅為-2.38%,跑輸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
過去一周,商貿零售行業漲幅為-2.38%,位列30個中信一級行業的第30位。過去一周,30個中信一級行業中27個行業上漲,漲幅排名前三位的行業分別是計算機、建材和電力設備及新能源,漲幅分別為5.77%、4.80%和4.67%。2023年以來,商貿零售行業漲幅為-2.38%,位列30個中信一級行業的第30位。2023年以來,30個中信一級行業中27個行業上漲,漲幅排名前三位的行業分別是計算機、建材和電力設備及新能源,漲幅分別為5.77%、4.80%和4.67%。
過去一周,零售板塊子行業中,漲幅排名前三位的子行業分別是家電3C、黃金珠寶和貿易,漲幅分別為1.90%、1.27%和-0.08%。2023年以來,零售板塊子行業中,漲幅排名前三位的子行業分別是家電3C、黃金珠寶和貿易,漲幅分別為1.90%、1.27%和-0.08%。
過去一周,零售行業主要的109家上市公司(不含2022年首發上市公司)中,31家公司上漲,3家公司持平,75家公司下跌。過去一周,漲幅排名前三位的公司分別是健之佳、周大生和ST愛迪爾,漲幅分別為9.35%、6.91%和6.89%。2023年以來,零售行業主要的109家上市公司(不含2022年首發上市公司)中,31家公司上漲,3家公司持平,75家公司下跌。2023年以來,漲幅排名前三位的公司分別是健之佳、周大生和ST愛迪爾,漲幅分別為9.35%、6.91%和6.89%。
零售行業投資策略:
隨2023年春節即將來臨,近期消費板塊關注度有所提升,尤其2023年春節時間相對較早,從同比增速角度而言,相關可選消費品的銷售數據表現預計將較為亮眼,尤其是白酒、家電、化妝品、醫美和黃金珠寶等子行業。我們認為在線下零售板塊中,華致酒行、王府井、百聯股份、老鳳祥、潮宏基等相關標的均有望受益。從短期維度看,我們仍然最看好黃金珠寶子賽道,不僅受益于傳統節慶送禮需求提升,也受益于黃金產品的投資保值價值提升以及線下客流回暖等多重利好因素。近期中美PCAOB協議進展相對順利,電商板塊表現有所回暖,從基本面角度看,我們仍相對看好美團-W和拼多多。下周建議關注:老鳳祥,潮宏基,華致酒行,王府井,百聯股份,紅旗連鎖,拼多多,美團-W。
風險分析:
居民消費需求增速未達預期,地產后周期影響部分子行業收入增速,渠道變革大勢對現有商業模式沖擊高于預期。
環京樓市調查:元旦期間銷量環比增長,房價仍在“筑底”紅周刊 編輯部 | 秦佳麗
作為北京的衛星城,廊坊市區、“北三縣”、固安等地曾是滿足北京外溢購房需求的重要城市。《紅周刊》了解到,受2023年元旦假期提振、疫情管控放開等影響,沉寂許久的環京樓市近期成交量環比攀升。但相比疫情前同期水平,燕郊看房人群到訪量僅恢復到彼時的四分之一。
據環京樓市的多位置業顧問近日向《紅周刊》反饋,2023年元旦假期出現了一波看房小高峰,12月份固安總成交量環比攀升4倍;北三縣有單個熱門項目銷量較此前高出10倍。不過,當地房價近期起伏不大,始于2017年的調控令讓環京樓市價格漸趨腰斬后,目前仍在筑底階段,“穩中有升”可能會是樓市支持政策發力后的主流。
具體到房企方面,曾經爭做“環京一哥”的榮盛發展(002146)、華夏幸福(600340),近期環京項目成交額仍居于前列,不過與往年相比已大幅縮水。《紅周刊》了解到,兩家面臨債務困境的房企在業務布局上已開始“跳出”環京,處置環京資產也成為公司回籠現金的手段之一。有業內人士就此向《紅周刊》表示,華夏幸福、榮盛發展等房企進行資產處置后反而輕松,如果環京市場逐步回暖,這類房企仍然有機會重獲發展紅利。
固安、北三縣樓市回暖
準現房項目更易出售
在環京區域從事8年置業顧問的柳松(化名)向《紅周刊》表示,元旦假期前后,其所在的固安區域的住房成交量環比攀升:“疫情管控放開后,從12月18日到元旦,整個固安縣城的成交量大概500套,同11月份比起來,高出4倍左右。”
由于開發商習慣每年年底促銷沖刺,元旦收尾后,當地部分項目價格也環比略有恢復。“很多開發商幾乎元旦前一個價格、元旦后一個價格。之前固安縣城新房成交均價主要在9500元/平方米至10000元/平方米,假期結束后,在恢復原價的基礎上每平米高出了二三百塊錢,現在固安新房均價1萬元出頭。”他解釋道,“每年12月份都是各個開發商沖刺的時候,會先進行一波價格調整和優惠,所以和去年同期對比的話,最近價格其實基本持平,沒有太大變化。”
北京外溢客戶仍是固安的購房主力。“固安與北京大興首都機場一河之隔,高鐵、高速往來也比較方便,跟北京對比起來這里的房價還在可接受范圍內。”柳松表示,“與疫情管控期間客戶擔心工資不穩、月供還不上相比,現在客戶的焦慮情緒有所緩解,愿意大膽下手,一套房首付30萬元左右,從到訪到簽訂合同,我們項目最近的客戶轉換率可以達到4:1。”
疫情管控放松是近期環京地帶初步回暖的重要原因。盡管2022年8月份廊坊市明文取消相關地區限購限售受市場關注,但柳松認為,當地客戶到訪量其實跟疫情防控聯系得更加緊密:“限購明確放開之初,環京樓市客戶量稍微有所回升,但是成交量依舊不是特別好。10月份廊坊及周邊區域開始疫情管控,客戶一下子沒了,直到12月份管控放開,又有了起色。”
回顧2017年出爐的“環京最嚴限購令”,相關非本地戶籍居民家庭在當地購房需要繳納3年社保或納稅證明、限購1套住房,當地戶籍則限購2套。然而據當地置業顧問表示,在廊坊市2022年官宣松綁環京樓市前,部分地區其實早已“明里暗里”放松了限購。大廠縣置業顧問陳靜(化名)對此表示:“基本上2020年、2021年以后環京限購就已經陸續放開了。”
利率、首付雙降也在刺激當地樓市。柳松介紹,固安10月份至今首套房、二套房的商貸利率已下調至4.1%、4.9%。這是近一年來多輪調整的結果,2022年前,當地首套、二套房的商貸利率為5.39%、6.37%。
廊坊市區置業顧問劉明(化名)向《紅周刊》表示,目前廊坊市區首套房、二套房的商貸利率已下調至3.9%、4.9%;公積金貸款利率則低至3.1%、3.75%。另外,環京地區首套、二套房的首付比例普遍為20%、30%。
固安樓市成交量回升,一定程度上呈現出了環京地區的年底翹尾行情。由于元旦假期感染過峰后需求釋放、前期出臺的政策逐步顯效,加之房企積極的推盤促銷,環京部分區域在近期呈環比復蘇。
克而瑞數據顯示,2022年12月份,廊坊市區新房合計成交250余套,環比上漲超過100%;固安新房成交面積約1.34萬平方米,環比上漲12%。
不過,不同區域也存在板塊分化,例如燕郊板塊由于12月無新增供應等原因,當月成交量環比下降近35%。另值得一提的是,盡管近期環京成交量呈環比回暖跡象,但仍未恢復至往年同期水平,廊坊市12月份成交量同比仍下滑約70%。三河市燕郊紅福二手房經理曹月朋向《紅周刊》介紹,元旦期間看房人群環比增長翻倍,但也僅相當于疫情前同期的四分之一。
多位置業顧問向《紅周刊》印證了環京樓市成交的整體回升與局部分化。陳靜表示,自疫情管控結束后,北三縣成交量幾乎全線上升,12月份到元旦期間,當地有臨近地鐵的單個售樓處月度成交量接近200套。這與此前形成鮮明反差,據介紹,10月份及11月份,北三縣很多項目的月度成交量僅在10套~20套左右。
劉明表示,廊坊市區不同板塊表現各異:“房價相對便宜的安次區最近成交量比較好,而經濟技術開發區、廣陽區的部分項目,元旦后到訪量和成交量不如節前。”
交付時間成為影響成交量的重要原因,準現房、單價低項目更有優勢。劉明介紹:“現在期房不是特別好賣,節前廊坊一波成交高峰主要是趕上一批即將交房的項目,比如安次區賣得好的大部分是現房,能夠看到實體或者交房時間比較早。等到2023年的話,很多項目交付時間安排上會受影響。”
對于目前環京部分區域的成交回升,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智庫總監嚴躍進向《紅周刊》表示,當前北京周邊,包括全國其他部分城市開始呈現出積極信號。在這背后,一方面是由于樓市提振政策效果局部顯現;另一方面是疫情管控放松減少了對市場交易的干擾。“城市圈的市場邏輯是比較清楚的,復蘇的基礎條件是人口優勢和外溢購房需求,環京樓市最近幾年并不好,被抑制的需求釋放,反而創造了一些新的機會。”
環京房價逐漸筑底
樓市趨穩仍是主流
不過,環京樓市目前未能實現“量價”同步回升,當地商品房價格仍處于筑底階段。據多位置業顧問反饋,環京地區房價近期并無太大起伏。
在陳靜看來,目前北三縣房價處于價格低點。“對比疫情前,個別區域價格下滑了大概50%至60%。”不過,由于近期持續釋放的政策利好,陳靜對2023年環京樓市抱有相對正面的預期,“如果‘兩會’再出爐相應政策,市場基本上就穩了。”
而在柳松的預期中,由于“房住不炒”各類調控政策,接下來環京樓市價格不會出現太大反彈,只會平穩緩慢上漲:“可能均價一個月上浮一兩百元、一整年上浮一兩千,不會出現太大浮動。”
《紅周刊》查詢全國房價行情網數據了解到,截至今年1月5日,廊坊市近一月房屋掛牌均價為12527元/平方米,較12月份的掛牌價格下降0.46%;其下轄的三河市、大廠縣、香河縣、固安縣掛牌價格近一月掛牌均價為16876元/平方米、13555元/平方米、10161元/平方米、10534元/平方米,較12月份下降0.33%、1.65%、0.41%、0.96%。
這與早年環京地區的房價神話形成鮮明對比,不少購房客經歷過環京樓市房價腰斬。柳松回憶:“2016年整個環京市場經歷了一波高峰,包括廊坊、固安、北三縣等房價出現大幅上漲,當時固安每平米最高單價接近3萬元,燕郊每平米最高4萬多元。2017年環京限購令出臺后,當地房價砍下一半,其中燕郊下降最多,現在單價大多在14000元至15000元。”
目前,環京樓市仍不失為一線房企的布局區域。根據克而瑞環京投資決策系統發布的2022年1~11月環京新型都市圈房企排行榜,碧桂園、萬科、遠洋集團等頭部房企入圍該環京銷售榜單前列。發跡于廊坊的華夏幸福、榮盛發展也以9.64億元、13.35億元的區域銷售金額入圍該環京都市圈銷售榜單TOP10。
對比2021年同期,如今的銷售額縮水明顯。據克而瑞榜單,2021年1~11月,榮盛發展、華夏幸福分別以62.51億元、28.89億元的區域成交額穩居環京新型都市圈銷售榜單TOP3;而在2020年同期,兩家房企在環京新型都市圈的成交額達146.16億元、57.31億元。
而且,為加速庫存去化,近期環京區域房企降價銷售并不少見。以華夏幸福旗下位于固安的孔雀城柏悅府項目為例,《紅周刊》查詢安居客等中介平臺了解到,該項目自2022年四季度以來進行多次調價,該年10月、12月及2023年1月,柏悅府披露的參考價格依次為17000~18000元/平方米、13000元/平方米、11800元/平方米,當前參考價格較早期下降逾三成。
“環京一哥”跳出環京
出售資產成債務化解途徑
作為發跡于廊坊的本土企業,華夏幸福、榮盛發展在“環京一哥”的座次上角逐多年。截至2020年,華夏幸福在環京地區(河北廊坊、張家口等)的營收占比超過五成,榮盛發展則在河北區域營收占比超過四成。
不過,《紅周刊》了解到,經歷了2017年環京樓市調控與2021年房地產行業深度調整,陷入債務危機的華夏幸福、榮盛發展大有“跳出”環京之勢。榮盛發展近年追求“兩橫、兩縱、三集群”項目布局,長三角地區開始成為其重要銷售區域;華夏幸福表態2023年底前完成債務重組、2025年前完成向“產業新城服務商”的轉型,提供規劃、融資、代建和運營等輕資產服務。
2019年至2022年中期,華夏幸福披露其在環京地區(河北廊坊、張家口等)的營收依次為579.79億元、520.48億元、186.02億元、32.53億元,在總營收占比55.11%、51.43%、43.08%、22.64%,昔日的主力區域營收占比逐年下降;與之對應的,其環杭州區域于2021年底的營收占比22.23%,僅次于環京。
同時期的榮盛發展在河北地區營收依次為252.85億元、346.50億元、188.40億元、31.91億元,在總營收中占比35.66%、48.45%,39.88%、22%。對比之下,榮盛發展目前在長三角區域營收逐漸提升,2022年上半年,其在浙江、安徽兩大區域營收占比分別為19.69%、17.59%,營收規模緊隨“大本營”河北之后;來自陜西區域的營收增長幅度最大,較上年同期增長5433%。
華夏幸福、榮盛發展正忙于債務化解與保交樓。華夏幸福近期發布的關于債務逾期、債務重組進展等事項公告顯示,截至2022年11月30日,華夏幸福《債務重組計劃》中金融債務已簽約實現債務重組的金額累計為1265.57億元,相應減免債務利息、豁免罰息金額共計114.19億元;2022年1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公司累計未能如期償還債務金額合計601.76億元。榮盛發展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負債合計約2344.80億元,資產負債率85.33%,負債率仍處于較高水平。
《紅周刊》了解到,在債務重組道路上,以股換債、債務展期、定向增發等成為兩家房企的主要“回血”工具。其中,華夏幸福近期擬對旗下物業、代建平臺的部分股權進行“債轉股”,即債權人將以不超過400.39億元債權換取相應股權或收益權;榮盛發展尋求債務展期,繼2022年上半年成功將兩筆合計7.8億美元境外債展期后,12月份再度將一筆13.8億元境內債展期兩年。此外,兩家房企將旗下多宗資產包擺上貨架。
事實上,變賣資產成為兩家出險房企回籠資金的便捷方式,環京資產也在其出售之列。譬如,僅在2022年12月份,華夏幸福便在“大本營”廊坊先后進行兩筆資產包出售,總價款合計16.92億元,接盤方包括大廠回族自治縣國宏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固安產發產業港投資有限公司等當地國資平臺,轉讓價款擬用作保交房等相關支出。
而在嚴躍進看來,如果環京市場逐步回暖,華夏幸福、榮盛發展等區域房企仍然有機會獲得發展紅利。“這些房企最近出售項目得心應手,其實處置完以后反而輕松,可以進入新一輪的發展期。從這個角度看,這類債務壓力較大的區域代表房企仍然具備成長性,可以期待其走出困境。”
(本文已刊發于1月7日《紅周刊》,文中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推薦。)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白云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連續三年“全國第一” 今年春運預計運送旅客445萬人次1月6日,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從廣州白云機場獲悉,2022年白云機場全年旅客吞吐量2610.9997萬人次,連續三年“全國第一”。據初步預測,今年春運期間,白云機場將起降航班3.6萬架次,接送旅客445萬人次。
據介紹,近三年來,白云機場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航空運輸生產保障,年旅客吞吐量實現“三連冠”:2020年客流量問鼎“全球第一”;2021年旅客吞吐量穩居全國第一;2022年,白云機場全力加強客運拓展,特別是加速布局國際航線網絡,積極推進航空樞紐建設,全年旅客吞吐量2610.9997萬人次,連續三年蟬聯“全國第一”。
2022年,白云機場全年共通航39個國家和地區的45個國際及地區航點,推動航司恢復或新增國際客運航線29條。截至2022年12月底,白云機場國際及地區客運通航點數量已有序恢復,每周入境載客航班量相比2021年底同期數據已增長近三倍,全年實現國際航段(含港澳臺)旅客吞吐量較去年同期增長近20%。
與此同時,白云機場持續升級國內航線運營品質,2022年推動南航、九元等航司新開通20條國內客運航線,其中包括恩施、神農架、玉林等10個新航點,白云機場國內航線網絡已基本覆蓋主要民航機場。
據悉,土耳其航空、埃及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正積極籌劃加開加密航線,為國際及地區往來白云機場的旅客提供更多便利。
白云機場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白云機場將穩妥有序推動國際航線航班的恢復及發展,深挖國內市場潛力,優化國內航線網絡布局,進一步促進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新格局。
2023年春運自1月7日起至2月15日結束,為期40天。隨著“新十條”頒布和廣州疫情防控政策調整,白云機場航班量呈現逐步回升趨勢。
據初步預測,白云機場春運期間將起降航班3.6萬架次,接送旅客445萬人次。白云機場將全面提升現場服務保障水平,努力營造春運溫馨氛圍,全力保障旅客平安幸福出行。
2月20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44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73例(上海27例,廣東20例,北京9例,廣西5例,四川5例,福建3例,天津1例,江蘇1例,重慶1例,甘肅1例),含7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廣東3例,四川2例,江蘇1例,廣西1例);本土病例71例(內蒙古32例,其中呼和浩特市30例、包頭市1例、巴彥淖爾市1例;江蘇11例,其中蘇州市10例、無錫市1例;遼寧7例,均在葫蘆島市;廣東6例,均在深圳市;山西5例,均在晉中市;四川4例,均在成都市;云南4例,其中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3例、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例;黑龍江2例,均在雞西市),含5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云南3例,內蒙古1例,江蘇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均在上海)。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2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039人,重癥病例較前一日增加3例。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883例(其中重癥病例1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確診病例13472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2589例,無死亡病例。截至2月20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1724例(其中重癥病例10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01491例,累計死亡病例4636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07851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1582455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3679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