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歐兩大商會舉行圓桌對話會
中新社布魯塞爾1月13日電 (記者 德永健)中歐兩大商會—歐盟中國商會與中國歐盟商會13日在布魯塞爾舉行圓桌對話會,以促進中歐企業間高水平對話合作。
據知,這是2019年4月歐盟中國商會揭牌運營后首度與中國歐盟商會進行正式對話。會上除中歐政界和商界代表,歐盟委員會亦派觀察員參會。
歐盟中國商會會長徐海峰和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先后發表視頻致辭。徐海峰表示,隨著疫情防控措施優化,中歐企業交流合作迎來新機遇,在綠色化和數字化轉型、經濟現代化發展等領域蘊含巨大合作潛力;伍德克指兩家商會身處“同一戰線”,都在為改善市場營商環境而努力,疫情防控措施優化為中歐更高水平往來和建立互信奠定基礎。
歐盟中國商會會員代表、蔚來汽車歐洲公司副總裁張暉在發言中說,中國和歐盟都有雄心勃勃的氣候目標,在應對氣候變化、發展電動汽車、建立綠色經濟等方面成為重要伙伴,為蔚來汽車發展帶來機遇;蔚來汽車將支持歐洲綠色化轉型,促進中歐經貿發展。
歐盟中國商會數字經濟組組長、華為歐洲公共事務副總裁孔瑜在發言中介紹,2021年華為在歐洲支持14.38萬個工作崗位,創造52億歐元稅收收入;華為不僅是數字公司,也是綠色公司,期待中歐兩家商會加強協同合作。
中國駐歐盟使團公使彭剛應邀與會并發表演講。他強調,經貿合作是中歐關系壓艙石和重要支柱,雙方合作含金量不斷提升、廣度繼續擴大,在氣候變化、綠色發展、數字化轉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諸多領域持續深化。中歐企業助力中歐形成強大經濟共生關系,促進雙邊合作取得豐碩成果。
彭剛同時呼吁,歐盟中國商會和中國歐盟商會分別是各自企業界忠實的利益代表,對中歐經貿關系起著重要橋梁紐帶作用;希望兩家商會發出更多聲音,共同反對以安全之名搞“脫鉤斷鏈”和保護主義,共同推動為雙方企業打造更開放、友善和具有發展潛力的營商環境。(完)
深圳市德昌裕塑膠制品公司總經理黃曉瑩:單一材料軟管讓回收更加便捷簡單2022年APEC女性領導力論壇于2023年1月13-14日在三亞舉行,主題為永續美好:可持續的消費。深圳市德昌裕塑膠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曉瑩出席APEC“可持續發展與數字經濟創新”實踐案例研討會并發言。
黃曉瑩介紹,公司產品專注于化妝品包裝的塑膠軟管,是歐萊雅、寶潔的合格供應商。
她表示,產品已經做到了單一材料的軟管,這讓回收更加便捷簡單。但她也表示,塑膠橡膠行業是傳統的制造業,對于公司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黃曉瑩認為要做好每一支軟管,進而影響整個供應鏈條上下游,她認為公司不只是做軟管,也是做一個美好生活提供者跟傳播者。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巨頭入局!2023首家外商獨資公募獲批日前,證監會官網發布《關于核準設立施羅德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的批復》,正式核準設立施羅德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施羅德基金”)。這是2023年首家獲批的外商獨資公募基金管理公司。
根據證監會發布的公告顯示,施羅德基金的公司注冊地為上海市,注冊資本為26000萬元,由施羅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Schroder Investment Management Limited)100%出資。
圖片來源:證監會官網
入局基金零售和養老金市場
作為一家全球投資管理公司,施羅德投資與中國公募市場“結緣已久”。2005年,施羅德基金與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建立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天天基金顯示,目前,交銀施羅德基金旗下已經擁有194只基金產品,管理資金規模達到5863.55億元。2022年1月,施羅德交銀理財有限公司獲得監管的開業批準,并于2月獲得營業執照。
施羅德投資中國區總裁郭煒特別提到了中國基金零售市場和養老金市場的投資機遇。“隨著中國政府進一步開放中國金融市場,我們相信中國的基金零售市場和養老金市場已準備好迎接來自海外投資機構的差異化投資方案。” 郭煒表示。
施羅德投資集團全球業務主管Lieven Debruyne(李定邦)也認為,中國市場在施羅德投資的全球戰略中占據重要地位。“多年來,為了更好滿足中國投資者的多元化需求,施羅德投資集團已組建了一支具備豐富本土經驗的人才團隊。我們很高興獲準在中國設立外商獨資公募基金管理公司。這是我們在中國全面發展的關鍵一步,增強了我們繼續擴大在中國的業務和投資的信心。” 李定邦表示。
外資機構加速入局國內公募市場
早在2021年6月11日,貝萊德基金就成為了首家獲批展業的外商獨資基金管理公司。目前,貝萊德基金旗下已經擁有四只公募產品,包括三只權益類基金和一只“固收+”基金。
自2022年下半年以來,外資入局中國市場的節奏開始明顯加快。
2022年11月25日,路博邁基金發布公告稱,已獲得中國證監會頒發的公募基金業務許可證,成為繼貝萊德之后,第二家在國內新設立開展公募基金業務的外商獨資基金管理公司。12月9日,富達國際宣布,旗下的外商獨資企業富達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已獲得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核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獲得公募牌照后,富達國際能夠為中國個人投資者提供在岸投資產品和解決方案,同時為機構投資者提供資產管理服務。
此外,股權轉讓也成為外資設立獨資公募的一種路徑。11月18日,宏利金融旗下宏利投資管理從天津泰達國際手中收購了泰達宏利基金51%股權,成為泰達宏利基金的全資控股股東。泰達宏利基金成為國內首家合資轉外資控股獲批的公募基金。
目前,證監會官網顯示,范達基金、聯博基金等多家外資機構都已經向證監會提交了公募牌照的申請,準備“排隊”入場。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預計,本季度全球石油市場將陷入供應過剩,同時下調需求前景,上調非OPEC供應預估。根據OPEC的最新月度報告,其將第三季度原油產量預測下調124萬桶/天,至2,827萬桶/天。這比OPEC 13個成員國7月的產量低了約57萬桶/天。OPEC位于維也納的研究部門將本季度全球原油需求預期下調72萬桶/天,同時上調非OPEC供應預期52萬桶/天。預計本季度原油消費均值為9993萬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