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保監會:鼓勵住房、汽車、綠色家電等大宗商品消費
銀保監會在官微發布文章稱,要以滿足新市民需求為重點,開發更多適銷對路的金融產品,鼓勵住房、汽車、綠色家電等大宗商品消費,為新型消費和服務消費提供信貸支持和保險保障。要做好對投資的融資保障,發揮政策性金融的逆周期調節作用,強化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資金支持。要鞏固拓展外貿競爭新優勢。要支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助力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要持續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推動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要促進互聯網平臺企業健康發展,做好常態化監管。
中安控股集團(08462.HK)委任王建源為薪酬委員會主席及提名委員會成員中安控股集團(08462.HK)公布,自2023年1月14日起,許峴瑋希望投入更多時間處理其他事務,故許峴瑋已辭任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他不再擔任公司薪酬委員會主席、公司審核委員會成員及提名委員會成員。
截至2023年1月16日收盤,中安控股集團(08462.HK)報收于0.05港元,下跌15.87%,換手率0.02%,成交量10.5萬股,成交額6525.0港元。投行對該股關注度不高,90天內無投行對其給出評級。
中安控股集團港股市值3780萬港元,在綜合Ⅱ行業中排名第66。主要指標見下表:
以上內容由證券之星根據公開信息整理,與本站立場無關。證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的準確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等,如存在問題請聯系我們。本文為數據整理,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請謹慎決策。
(責任編輯:宋政 HN002)
花樣年推增資減債方案,年內仍有近50億境內債待還債務違約466天后,花樣年邁出債務重組的第一步。
1月13日,花樣年發布建議境外債務重組公告稱,已與發行本金總額為40.18億美元的若干主要債券持有人取得進展,就境外債務的重組條款達成一項協議。
花樣年指出,境外債務建議重組,旨在讓公司全面提升其資本結構,使集團能夠更好地管理其營運并為其所有利益相關者提供長期價值。
花樣年的流動性危機已持續一年有余。
2021年10月4日,由于一筆本金余額約2.06億美元的到期票據未能如期支付,花樣年成為首家違約的房企美元債發行主體。受此負面消息牽連,次日股市開盤,多只內房股股價跌超10%;中資美元債同樣大跌,部分美元債跌幅甚至創歷史紀錄。
經歷漫長自救,疊加房企融資環境整體回暖,花樣年在境外資本市場取得突破。業內人士認為,近期多家房企好消息頻傳,是在當前政策背景下,各市場參與主體對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信心的體現。花樣年在境外資本市場的率先突破,有助于提振行業信心,改善市場預期。
不過,花樣年境外債務重組尚存不確定性。
截至1月13日,僅有24.5%的債券持有人小組簽署重組支持協議。另一方面,花樣年建議境外債務重組設想通過公開發售籌集新資金以撥付債務回購,籌集新資金將為完成建議重組的先決條件。
關于新增融資,花樣年方面相關人士回復時代周報記者稱,目前沒有進一步可以公布的信息。?
匯生國際投資總裁黃立沖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花樣年與部分債券持有人就境外債務重組達成的協議,是一個中期方案,“這只是一個建議,只有獲得債權人同意以后,才能吸引投資人和融資。能夠實現這一步,才能離債務重組更近一步。”
黃立沖認為,在市場下行、銷售低迷的環境下,債務重組的難點在于,有沒有投資機構愿意施以援手,但由于行業風險尚未完全出清,投資偏向謹慎。“房企只能自己往前推進重組方案,制造一些階段性成果,讓投資人做進一步的考慮。”
債轉股存變數
花樣年不是第一家借助“債轉股”化債的出險房企。
融創中國將現有債務中的30-40億美元及若干股東借款轉換為普通股或股權掛鉤工具,降低負債水平;華夏幸福“以股抵債”,搭建幸福精選、幸福優選兩個平臺,以49%股權實施債務重組,預計換取債權400.39億元。
殊途同歸,談判過程的個中滋味,唯有自知。
花樣年曾二度經歷投資人呈請清盤。2022年5月26日,花樣年接獲Flower SPV 4 Limited就未償還貸款融資約1.49億美元向開曼群島大法院提呈的清盤呈請;2021年11月24日,花樣年附屬公司香港花樣年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被申請清盤呈請。
出現流動性危機后的2021年12月2日,花樣年董事會主席潘軍在一次內部訪談中表示,“我們一直積極地跟大家溝通、碰撞,來逐漸化解債務危機,從債權人和我們自身兩個維度來尋找交叉點,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法。”
經歷長達數月的對話后,花樣年境外債務建議重組取得進展。
1月13日深夜,花樣年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已與其發行本金總額為40.18億美元的美元計值優先票據的若干主要持有人取得進展,就現有票據及若干其他境外債務的重組條款達成一項協議,“旨在讓本公司全面提升資本結構,使本集團能夠更好地管理營運并為所有利益相關者提供長期價值。”
根據公告,境外債務建議重組將使花樣年13億美元的總計息及債務性質負債股權化,削債總額預計占境外負債總額近半。境外債務大量去杠桿化,將增加花樣年的賬面值,降低凈負債比率。
此外,作為建議重組的其中一環,花樣年剩余現有債務將兌換為8個系列的新美元計值公開票據,到期日為2024年12月至2029年6月,利率為5%-8%。
也就是說,如若境外債務建議重組方案順利敲定,花樣年的境外債務到期期限將由2022年12月延長2-6.5年。
“本次建議境外債務重組將有助于維護上市主體、境外穩定,保障境內運營有序及改善,為境內進一步復工復產、資產盤活、項目交付和債務重組創造極為有利條件,”花樣年表示。
不可否認的是,債務重組困難重重。
中證鵬元在一份研報中指出,房企債務重組面臨多重困境:第一,受限資產比例高,重組條件無法滿足;第二,受市場環境影響,資產打折出售,資金缺口依然較大;第三,境內外重組存在差異,談判難度不同;第四,在市場化、法制化的紓困原則下,政策支持集中在優質民營企業;第五,境外債券清盤呈請,提高重組壓力。
截至1月13日,花樣年僅與現有票據未償還本金總額約24.5%的債券持有人小組簽署了重組支持協議。此外,根據公告,境外債務建議重組設想花樣年透過公開發售籌集新資金以撥付債務回購,建議集資活動的條款尚待落實,籌集新資金將為完成建議重組的先決條件。
花樣年的境外債務重組,依然存在許多變數。
資金“警報”未解除
花樣年是較早出險的房企之一。其債務違約行為,毫無征兆,一度震驚資本市場。
2021年9月21日,花樣年發布澄清公告稱,注意到若干媒體報道稱公司未有全額償還其已到期之離岸優先票據,公司澄清,概無逾期還款,“公司經營情況良好,運營資金充裕,不存在任何流動性問題。”
半個月后,花樣年即官宣違約,未能如期支付于2021年10月4日到期的本金余額約2.0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3億元)的優先票據。
花樣年2021年中報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其非受限銀行結余及現金總額約為272億元。落差巨大,以致于多名投資者公開表達了對花樣年有意逃債的質疑。
債務違約兩個月后的一次訪談中,潘軍公開梳理了花樣年的債務規模:超40億美元的海外債、60多億元的境內信用債、200多億元的銀行類金融機構貸款(以開發貸為主)以及未披露數額的非金融機構融資,整體負債超520億元。
債務壓頂,花樣年通過債務展期、拋售資產、引進戰投等方式化債。
2022年9月,花樣年發行規模25億元的“20花樣01”獲無條件展期一年。這是自2021年10月以來,花樣年第5筆獲得展期的境內債。至此,花樣年境內存續的5筆公司債本金累計展期48.98億元,利息累計展期4.3億元,合計展期規模53.28億元。
除了主動債務管理,以時間換空間,花樣年還出售多個項目公司股權回籠現金,包括寧波、紹興、重慶、廣州、北京、新加坡等地的多個項目公司。據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21年9月以來,花樣年轉讓資產累計回籠資金超45.6億元。
回血的同時,花樣年也付出巨大代價。
舉例來看,2022年5月19日,花樣年將旗下中交花創(紹興)置業有限公司51%股權售予中交地產,后者同時等額受讓中交花創債權本金約2.83億元及利息7000萬元,交易對價合計7.6億元。這筆交易,花樣年錄得虧損9680萬元。
花樣年還引入粵系援軍。
2022年4月11日,花樣年與彩生活聯合發布公告稱,分別與民營投資平臺粵民投另類私募基金管理(珠海橫琴)有限公司訂立協議,后者將在多個方面為花樣年提供協助,包括制定方案增強花樣年資產價值、促進有效落實全面債務重組計劃等。
多方努力之下,花樣年爭取到一線生機,于1月3日發布建議境外債務重組公告。
如境外債務建議重組方案順利落地,花樣年將無境外債務于2024年12月前到期。“該兩年期間對于確保本集團若干建設項目的成功交付至關重要,境外債務的現金利息開支亦將于該兩年期間內大幅減少,從而將提高本公司現金與短期債務比率”,花樣年在公告中表示。
即便境外債務有望“續命”兩年,花樣年的債務警報仍未解除。
企業預警通顯示,截至目前,花樣年境內債券存量規模57.22億元。其中,一年內到期的境內債券金額為49.92億元,包括“H18花樣”“20花樣02”“20花樣01”。
“債務重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無論是展期還是債轉股,都只能緩解燃眉之急,最終能‘復活’還是依靠銷售回款。”克而瑞研究中心認為,出險房企仍應以保交付為主要目標,積極營銷、促進銷售去化及現金回籠,修復基本盤。
克而瑞研究中心發布的《2022年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榜TOP 200》顯示,花樣年以64.4億元的全口徑銷售金額位列第153名。2021年,這兩個數字分別是465.9億元、第70名。
明輝國際(03828)發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個月中期業績,收入約8.91億港元,同比增長49%;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約2810萬港元,而去年同期取得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約4690萬港元;每股盈利3.9港仙;擬派中期息每股1港仙。據悉,集團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個月的毛利同比增加75.9%至約1.98億港元。因集團采取多項措施(包括加強成本控制及加大高利潤率產品的銷售),毛利率較去年同期的18.9%上升3.4個百分點至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