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車“壓價競爭”何如“創新競爭”靠譜
春節假期前后,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價格波動引發“價格戰”爭議。在特斯拉全球范圍內大規模降價后開啟的這波“降價潮”是否是新能源車市開打“價格戰”的信號?兔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將何去何從?
優惠促銷補貼 新能源車花式降價
春節假期過后,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了一波“降價潮”。
1月31日,五菱汽車宣布旗下有“國民神車”之稱的宏光MINI EV限時降價:3月31日前,宏光MINI EV的起售價從3.28萬元降價3000元至2.98萬元,而其他車型價格仍保持不變。
吉利旗下的高端智能純電品牌極氪也推出了限時促銷,消費者購買極氪001全系車型可獲贈價值6000元的外飾選擇;WE版車型和ME版車型加裝高性能空氣懸掛可優惠約1萬元;頂配YOU版車型購買特定商業險獲贈4萬積分。
同屬吉利的帝豪品牌則直接下調了部分新能源車型價格:針對網約版和出租版車型,三元鋰車型統一售價為15.68萬元,磷酸鐵鋰車型統一售價為14.68萬元,價格下調幅度在1.3萬元左右。此外,2月28日前購買吉利帝豪L Hi·P車型還可以享受4800元的限時補貼。
沃爾沃汽車的純電C40車型及純電XC40車型也有相應優惠:消費者今年3月31日前支付5000元訂金,即可在支付尾款時抵扣2.5萬元,相當于降價2萬元。
造車新勢力同樣加入了這一波花式降價的行列。蔚來汽車推出了2月購車優惠活動,消費者根據選購車型不同,可以享有貸款兩年免息和1.99%的低費率金融方案;全款購車則車價直接優惠3000元至5000元。
零跑汽車也推出了5000元抵3萬元的限時補貼,而其C01車型的售價區間為19.38萬元至28.68萬元。
不難發現,不論是補貼還是促銷或者優惠,這一波車企的花式降價不僅大多打著“限時”的標簽,而且有著諸多限定條件,車型也多局限于舊款。例如,零跑要求消費者在今年2月底之前繳納定金并在5月底之前完成提車,且鎖單后不能更換車型。
降價在所難免 “價格戰”言過其實
事實上,這一波“降價潮”可以追溯至春節前。
新年伊始,特斯拉在全球范圍內進行了史上最大規模的降價,Model 3系列和Model Y系列降價幅度為2萬元至4.8萬元,五款車型均降至歷史最低價。
受特斯拉降價刺激,1月13日,由華為參與技術賦能的AITO問界品牌汽車確認在售車型進行價格調整。其中,問界M5 EV調整后售價為25.98萬元起,問界M7調整后售價為28.98萬元起,最高降幅達3萬元。問界M5 EV及問界M7還將為首任車主提供總價值3.3萬元至3.5萬元的權益,包括延長整車質保,贈送積分、基礎保養等。
1月17日,小鵬也公布了新的價格體系,對旗下的G3i、P5、P7三款車型執行2萬元至3.6萬元的降價策略,其中重磅車型P7的起售價直降3萬元。
春節前的這三起降價事件并未在車市掀起太大波瀾,原因在于降價涉及范圍較小,且大多數都是高端車型,難以激起消費者的購買熱情。正如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所言,“春節之前,整個市場屬于需求嚴重低迷的階段,(這個時候)降價沒有意義,推出新品也沒有意義”。
然而,春節后車企紛紛開啟“花式降價”則引發了新能源車開打“價格戰”的猜想。業內人士表示,官方指導價的頻繁波動有損品牌和渠道,因此車企更傾向于以促銷活動的形式來變相降價,并以市場反饋作為是否降價的判斷依據。
更為重要的降價原因在于新能源車原材料價格的波動。崔東樹認為,今年市場對于碳酸鋰價格下降的預期,將促使車企降價。
1月30日,電池級碳酸鋰現貨均價環比下降1.8%至47.5萬元/噸,東證期貨等機構在其發布的研報中,對碳酸鋰給出了“看跌”的走勢評級。
去年11月,電池級碳酸鋰價格一度逼近60萬元/噸大關,但此后價格一直下跌,短短兩個月價格就跌去了近四分之一。事實上,在2015年之前,全球鋰價基本維持在4萬元/噸左右。業內人士認為,2021年前后碳酸鋰價格的瘋漲,一方面是因為新能源汽車需求量大增,另一方面則是上游礦企的炒作拉高了價格。但長期來看,這種瘋漲不可持續,因為從市場供需角度看,全球并不缺鋰資源。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最新數據,2021年,全球已探明鋰資源儲量為2200萬金屬噸,折合碳酸鋰當量為1.17億噸,而2020年全球鋰需求僅為33萬噸碳酸鋰當量。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日前表示,電池是新能源汽車行業銷量的關鍵,電池貴車價就貴,相應的銷量則會下降,“現在看來,動力電池領域還是比較給力的,2023年會有很多驚喜。”一方面,2023年中國動力電池的產能會集中釋放,電池供應的瓶頸問題將得到極大改變,目前部分材料價格已有下降趨勢;另一方面,可以挑戰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的新技術將在2023年裝車,倒逼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生產商加快變現。
這一“驚喜”或來自鈉離子電池。據業內人士透露,已經有多家企業表示將在2023年正式量產鈉離子電池,包括動力電池全球“老大”寧德時代。之前,鈉離子電池之所以沒有應用在電動汽車領域,主要是因為能量密度較低,但技術的快速發展使鈉離子電池如今的能量密度已與磷酸鐵鋰電池相當且更便宜。另外,相比鋰離子電池而言,鈉離子電池更安全,穩定性和低溫性能也更好,可以適應嚴寒環境下的應用,解決了冬季電動車變“電凍車”的尷尬。
在原材料價格回落和新技術電池“上車”的雙重效應下,2023年新能源車價格下降是大概率事件。
利好密集出臺 市場有望繼續增長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數據顯示,2022年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為567.4萬輛,同比增長90%,滲透率則達到27.6%,較2021年提升12.6個百分點;未來新能源車的滲透率仍會快速提升,預測2023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850萬輛,滲透率將達到36%。
瑞銀中國汽車行業研究主管鞏旻表示,2023年中國電動乘用車銷量或將達880萬輛,相比2022年增長35%左右,滲透率預計也將提升約10個百分點,并存在超預期可能。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也預測,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900萬輛,同比增長35%。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則更為樂觀,稱如能充分把握有利因素,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有望達到1000萬輛規模,滲透率接近40%。
業界的信心一方面來自于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供給能力空前加強。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國內將有超過100款新能源新車型上市,車企對多元化、新興消費需求的響應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時,電動、智能、網聯等領域技術的持續進步,大大提升了產品體驗感,新技術“上車”會成為新的市場亮點,帶動消費。
另一方面則來自于利好政策的連續不斷。雖然實施13年的“國補”政策在2022年12月31日終止,但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延續實施至2023年底。不僅如此,近日上海、浙江、山西等地陸續出臺相關文件,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包括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加快建設配套充電設施等。
其中,《上海市提信心擴需求穩增長促發展行動方案》提出,延續實施新能源車置換補貼,2023年6月30日前個人消費者報廢或轉出名下在上海市注冊登記且符合相關標準的小客車,并購買純電動汽車的,給予每輛車10000元的財政補貼。浙江省則提出,到2025年累計建成公共領域充電樁10萬個以上、加氫站50座。山西省商務廳網站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搞活汽車流通擴大汽車消費的通知》提出,促進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消費使用,加快推進居住社區、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務區等充電設施建設,支持鼓勵各市繼續出臺或延續新車購買補貼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市加大補貼力度,開展汽車以舊換新、報廢更新,挖掘汽車消費潛力。
吉林、廣東、上海、浙江、山西等地也在加快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吉林省人民政府網站發布的《關于實施汽車產業集群“上臺階”工程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汽車產業規模達到萬億級。一汽集團建成世界一流企業,長春建成世界一流汽車城,引進一家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和品牌,引育一批關鍵零部件企業,基本形成新能源汽車產業新生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供應鏈服務全國,并具有一定國際輻射能力。
業內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多地發展重點,有助于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做優做強。2023年新能源汽車市場仍將保持較高增長,并仍將是拉動整體汽車市場增長的最大動力。
美股三大指數漲跌不一 納指漲超2% 大型科技股集體大漲美東時間周四,美股三大指數漲跌不一,截至發稿,道指跌0.55%,納指漲2.71%,標普500指數漲1.06%。
大型科技股集體大漲,meta Platforms漲超24%,亞馬遜、谷歌-A漲超6%,特斯拉漲超4%,微軟漲超3%,蘋果漲超2%。
美聯儲周三如預期加息25個基點,這是該央行自去年3月大舉收緊貨幣政策以來最小的加息幅度。
在去年經歷了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最激進的加息周期后,投資者現在希望美聯儲已經扭轉了局面,許多人押注決策者將在今年開始降息。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周三的講話中重申了他之前的立場,即對抗通脹的斗爭尚未結束,央行需要在更長時間內保持較高的利率。不過,投資者基本上沒有理會他的言論,這表明近幾個月來美聯儲的信息與金融市場反應之間的脫節正在擴大。
Legal General投資管理公司多資產基金主管John Roe表示,他對市場的前景更加悲觀,預計美國經濟將在今年下半年大幅放緩。
公司消息
【meta新一代消費者頭顯Quest 3將支持全彩透視】
meta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證實,即將于下半年發布的新一代消費者頭顯確實會支持全彩透視。他表示:“我們將與今年晚些時候推出新一代消費者頭顯,而它將采用meta Reality功能。”盡管他沒有明確是“Quest 3”,但社區普遍認為,繼Quest 2之后的新一代消費者頭顯應該會命名為Quest 3。
【BioNTech將向德國工廠投資4300萬美元用于生產mRNA疫苗】
德國制藥公司BioNTech周四表示,將向德國的一個新工廠投資4000萬歐元(4300萬美元),使其能夠生產mRNA疫苗。
【愛立信與Mugler達成協議向德國提供5G專網】
愛立信與電信公司Mugler達成協議,向德國多個行業提供專用5G網絡,為該國正在進行的數字化轉型增添了新的動力。該供應商表示,繼在私營園區的成功合作后它將與Mugler一起部署網絡,目標行業包括制造、能源、港口、機場、醫療保健等。愛立信就其專用5G產品進行了大力推廣,聲稱它通過自動化、靈活性和智能化連接來實現“高級運營”,同時提供LTE和獨立組網的5G連接。
【葛蘭素史克去年第四季度銷售額、利潤雙增受特殊藥品和疫苗業務推動】
葛蘭素史克周三公布2022年第四季度利潤和銷售額均錄得增長,公司稱這是受其特殊藥品和疫苗業務所推動。2022年第四季度凈利潤為15億英鎊,高于2021年同期的7.49億英鎊;2022年第四季度銷售額從上年同期的70.8億英鎊增長至73.3億英鎊。2022年全年營收達293億英鎊,同比增長13%。
【沃爾沃據稱將把主力車型轉換為電動汽車以提振亞洲市場銷售】
據媒體援引消息人士報道,沃爾沃汽車計劃將其由三款SUV和兩款轎車組成的主力車型陣容均轉換為電動汽車,同時還將推出一款豪華電動貨車,以提振在亞洲市場的銷售。沃爾沃汽車預計將在2026年年底前推出至少六款新的純電動汽車。
報道稱,沃爾沃已將轎車和即將推出的車型的開發工作轉移到其上海研發中心。其中一位消息人士稱,該中心的設計人員已增加兩倍,達到約60人,最近搬到了上海一座更大的新大樓。
據悉,沃爾沃目標到2030年將其整個產品線完全電動化。其澳大利亞子公司表示,計劃到2026年在該市場僅銷售電動汽車。
美聯儲加息接近尾聲了嗎?作者: 陳迅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在1月31日和2月1日召開的FOMC上,美聯儲決定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由4.25%-4.5%上調25個基點(至4.5%-4.75%)。這是美聯儲去年3月啟動本輪加息周期以來,首次將加息幅度降至25個基點,也是連續兩次議息會議放緩加息步伐。美聯儲解釋說,雖然美國就業市場依然過熱,但是通脹放緩,迅速且大幅度加息的效果出現存在時滯,而且(最關鍵的是)眼下居民消費和生產活動,均出現明顯走弱的跡象。剛出爐的1月份ISM制造業指數下降到47.4(市場預期48.0),是2009年以來(剔除新冠疫情暴發的緊急狀態)最低水平,顯示美國生產活動正在迅速萎縮。同時,勞動集約型產業的人手不足,導致就業數據依然處于緊張狀態,顯示通脹項目中粘性較高的部分依然存在后續影響。
鮑威爾在發布會上強調了此次會議聲明中的提法,“為實現政策目標的2%通脹率,繼續提高政策利率上限是適宜的”,他解釋說“剔除食品,能源,住宅項目后的通脹依然粘性較高”,目前還不是宣布抗通脹戰役取得勝利的時候,因此會議聲明明確指出將繼續加息(ongoing increases)。這明顯是看似偏鷹的說法,但降息決定宣布后,美債收益率曲線全面下降,美元指數創下9個月新低,美股強勢上揚,資本市場似乎非常確定美聯儲的緊縮姿態徹底轉變。
鮑威爾本人在會議后的公開會見時,整體姿態也沒有部分投資者預期的那么鷹派。甚至在涉及貨幣政策基調的評價問題上,此次美聯儲放低了身段,鮑威爾表示聯儲持續關注可能影響經濟走勢預期的信息,有礙政策目標達成的風險一旦出現,隨時可以變更貨幣政策的基調。
金融市場目前開始預期后續僅有一次加息,鮑威爾也沒有像以前那樣,用非常強硬的措辭去打擊投資者,僅表示“經濟增長一如預期的話,今年降息是不合適的”。但他又認為目前已接近“Disinflation process(反通貨膨脹進程)”,只是尚未確認。這里他再次展示了其領導的美聯儲獨有特質:我們也有預測,但最終一切都要等數據才做實。反過來說,這對很多投資者而言,實際上就是沒有徹底否定年內降息的可能性。
很多投資者也關注這次會議聲明里的部分表述,例如把“委員會在判斷今后政策利率目標區間的上調‘速度’”改為了“程度”。圍繞此次議息會議,投資者最為關心的,其實早就不是加息幅度,而是本輪緊縮周期的政策利率上限水平到底在哪里?由此倒推后續加息的空間和步伐。此次這個會議聲明的表述,算是對此做了追認,表明聯儲和市場在此事上有一定共識。但是,此后到底美聯儲還將加息幾次?美聯儲和投資者之間依然沒有形成一致,鮑威爾會后向媒體表示還有“幾次”。但市場普遍認為3月份再加息一次,但其后則存在不確定性。部分媒體解讀,美聯儲官員的心態傾向于年內還有兩次加息,但此次會后市場的反應,顯示投資者更傾向認為3月將是最后一次加息,下半年視乎經濟狀況,很可能開始降息。部分鴿派投資者甚至傾向于,年底前將降息50個基點之多。
整體而言,從此次會議以及會后的公開講話來看,美聯儲依然像咬不斷的皮筋,既強調抗擊通脹,又開始示意會避免過度緊縮。美聯儲在還強調抗擊通脹戰役尚未完成,而投資者卻堅定地認為經濟衰退必至,美聯儲此輪不僅錯過了加息的時機,在判斷今后的經濟走勢上再次出錯。當然,鮑威爾對此不以為然,在會見上展示了其領導下的美聯儲,對控制美國經濟軟著陸的自信,認為美國的“通脹可以回落到2%,而不會出現真正嚴重的經濟衰退”。看市場的反應,投資者追認了此輪加息進入尾聲的事實,但也進一步強化了其自信:在美聯儲軟著陸自信被現實摧毀前,此交易策略絕不回頭。有機構投資者就表示,無意對抗美國央行,但是年初到現在全球金融市場的表現而言,投資者明顯在和美聯儲背道而馳。因為“美國經濟的衰退風險,將在今年下半年集中顯現,美聯儲的利率政策轉向只是時間問題”。
明輝國際(03828)發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個月中期業績,收入約8.91億港元,同比增長49%;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約2810萬港元,而去年同期取得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約4690萬港元;每股盈利3.9港仙;擬派中期息每股1港仙。據悉,集團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個月的毛利同比增加75.9%至約1.98億港元。因集團采取多項措施(包括加強成本控制及加大高利潤率產品的銷售),毛利率較去年同期的18.9%上升3.4個百分點至22.3%。